吴中:美丽人文吴中的生态路径

发布日期:2014-02-18

    山水苏州、人文吴中。近年来,吴中区坚持“发展保护两相宜、质量效益双提升”建设思路,全面唱响“美丽吴中、美在太湖”生态文明建设品牌,先后荣获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试点区等称号,2013年又被列为中国生态文明研促会首批联系点。吴中,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生态立区、生态立业、生态立行的“美丽路径”。

    生态立区,守护好太湖这口“大水缸” 。吴中区坚持“科学治太,铁腕治污”,2001年以来累计用于太湖保护、治理的经费近150亿元,水域功能区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吴中区扎实推进流域整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东太湖整治、退鱼还湖、压缩围网养殖、疏浚河道,一项项工程让太湖一直荡漾着碧波美景。目前,全区已建成10座集中式城镇污水处理厂、1000多公里配套管网以及6个太湖水质自动监测站,对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实施围栏保护,确保饮用水源地的绝对安全。同时,吴中区全面落实水源地、水稻田、生态林地、湿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两年来已经累计拨付生态补偿资金1.93亿元。

生态立业,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亮点多。吴中区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实施“产城融合”战略,推进“千企升级创新转型计划”,打造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引领的城市经济和高端产业集聚区组团,努力让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进。吴中的山水绿城“苏州太湖湾”以其生态低碳、绿色节能、智慧智能成为现代城市发展样板。围绕“苏州第一旅游强区”发展定位,吴中区着力构建以度假区为龙头的环太湖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枢纽。去年初成功荣膺国家5A级景区的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串联起东山、旺山、穹窿山等景点,引领吴中区旅游服务业转型升级。

生态立行,生态文明共建共享新格局。 吴中区把制度引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导工程,先后出台《吴中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太湖水环境综合管理办公室,全方位打造宽领域、多层次、全覆盖的生态建设制度体系。吴中区还不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高新技术产品200个;建立企业与同济大学、中科院等高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联盟20多个,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园也分别与上海海洋大学、清华大学研究院等合作打造了多个农业科技研发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