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召开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与生态文明绩效考评高层座谈会

发布日期:2015-10-12

    10月11日,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主办,中共苏州市吴中区委、吴中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生态资源价值研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与生态文明绩效考评高层座谈会在吴中区东山镇召开。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宗兴,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祝光耀、苏州市委副书记陈振一、吴中区区委书记俞杏楠、区长金洁等领导专家出席本次座谈会。

    本次座谈会旨在深入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生态文明绩效考评的有关要求,编制符合吴中实际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生态文明绩效考评机制,更好的保护太湖,优化吴中区“绿水青山”环境。

    会上,专家们表示,经过7个月的工作,“吴中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项目研究取得了部分成果,完成了吴中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体系整体设计、实践路线图,编制了吴中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区镇两级、三个时段、三个要素等实物量表与价值量表(流量表、存量表和负债表),提出了基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生态文明绩效考核方法及政策建议。 还有与会专家指出,通过对自然资源资产量化,衡量存量、消耗、结余(正或负),有利于纠正传统GDP的政绩偏向,并可据此对领导干部进行绩效考核甚至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近年来,吴中区在全省率先建立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对环太湖地区实行侧重生态建设的差别化考核。探索实施“五位一体”太湖水环境综合管理改革机制,多年来饮用水水源地、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持续实施《关停不达标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改善生态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近60亿元,关闭水泥、化工等重污染高能耗企业300余家。出台实施“美丽吴中、美在太湖”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累计投入20余亿元,建设林地、绿地总面积达35.1万亩,陆地林木覆盖率超过30%,建成苏州太湖滨湖和苏州太湖三山岛两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吴中率先在全省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通过结算一本生态账,评估一张负债表,为吴中指明了一条发展路,也为美丽太湖加了一道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