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重现碧水蓝天的生态实践

发布日期:2011-01-27

本报讯 (记者 沈红娣)刚下过大雪的那几天,家住郭巷街道的小张抽空就往尹山湖边上跑,“这个雪景尹山湖太漂亮了。 ”小张是土生土长的郭巷人,但尹山湖的成长却是在他眼皮底下发生的事。已经干涸50多年的尹山湖,中心地带再现2.13平方公里的湖面,在湖泊周边的绿化带和景观点的围绕下,让人赏心悦目。这一位于苏州古城东南面的湖泊,已成为苏州城市中一难得的生态绿洲。事实上,短短数年间,有着小张这样的感受的吴中人不在少数。来自吴中区的统计数据表明,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建设生态湿地、矿山整治、东太湖整治等工程建设,苏州环太湖的生态修复步伐正不断加速。2007 年以来,全区共投入绿化建设资金 6.59亿元,新增绿地林地面积3.06亩。目前吴中区森地、绿地总面积达31.8万亩,扣除太湖水域后森林覆盖率达28.6%。加快推进苏州太湖湖滨湿地、金庭芦苇迷宫等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投入1亿多元,恢复保护湿地6000多亩。苏州太湖湖滨湿地公园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投入2.83亿元对废弃采矿山开展整治,完成木渎万禄山等21只废弃露采矿山整治项目,完成山体复绿面积102万平方米,整治废矿地面积4611亩。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这里的房价也不断飙升”,家住越溪的赵先生告诉记者,以前自己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偏僻乡村,谁都不会想到这里的房价也会“破万”。赵先生给记者举了个例子,离街道不远的旺山便是吴中区的一个缩影。这几年旺山村主要抓了三件大事,首先是科学规划。旺山村新农村建设类型定为“生态自然型”,重视旧村落改造,每家补助4万元改造房屋外观,使农村更像农村,保持村里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形成农业观光旅游特色。其次,抓村级经济发展,依托旺山工业园、科技城的开发建设,建造占地40亩,建筑面积为25000平方米的工业三区和20800平方米的创业园,使集体经济收入迈上新的台阶。三是抓环境整治,使旺山村呈现山清水秀、干净整洁、文明卫生的崭新气象。“如今旺山、新路村等都成了苏州的环保样板村”。去年12月,吴中区通过国家生态区验收,相关数据表明,连续两年,吴中区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得分均为96分以上,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城市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保持在90%左右。 2009年,该区全社会环保投入达28.54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为5.6%。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生态化转型,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要手段。据吴中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三洋能源、佳通科技、东瑞制药等一大批企业通过能源管理和技术改造,已实现节能30%以上的效果。关闭太湖采石厂等高能耗企业,关闭35家化工污染企业等,通过对化工、印染企业的专项整治行动,经国家环保部核查,目前吴中区已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减排任务。同时,出台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相关政策,重点引进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企业,2010年,吴中区107家新兴产业企业完成产值超250亿元。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500亿元。吴中经济开发区正在申报国家生态工业园项目。